您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集粹

天台山为李白诗歌重要创作地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6日 15:11      点击量:1460

天台山为李白诗歌重要创作地

安祖朝

内容提要:浙江天台山成为李白一生始终眷恋的热土,足迹所及,留下了大量佳作,在李白诗歌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份量。本文所选李白诗歌描写的景点,地域上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境内。

关键词:浙江天台山   李白诗歌    重要创作地

诗仙李白漫游大江南北、大河上下,楚地、吴越,齐鲁、燕赵,足迹所至,歌咏随之,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全国各地,李白写诗赞颂过的地方无数,但让李白一生心心念念的地方却是屈指可数,浙江天台山就是其中之一。天台的山山水水到处都留下李白的足迹,写下了一系赞颂天台的诗歌特别在晚年更加向往天台山。

天台山主峰华顶南麓有太白读书堂,几度修废,至今犹存,可供后人凭吊。历代文人墨客凭吊太白登华顶,留下许多诗赋,载入地方史志,如明代人文地理学家王士性写过《华顶太白堂觞别》等。太白读书堂成为纪念诗仙的一处遗迹,也是诗仙李白魂牵梦萦的一处礼赞地标。

一、李白专题写天台的诗

浙江省天台山,发脉于仙霞岭中支,自磐安大盘山始、绵亘于天台、东阳、三门、临海、新昌、嵊州、宁海、奉化、宁波、象山、镇海等县市,入海构成舟山群岛,主峰华顶。(南朝梁)陶弘景《真诰》:“天台山高一万八千丈,周围八百里,山有八重,四面如一,当牛斗之分,上应台宿,故曰天台。”西南接括苍、雁荡,东北接四明,西接金华,山上有石桥,长数十丈,自古号为飞仙所居。(唐)梁载言《十道志》:“天台山顶对三辰,当牛女之分,上应台宿,故曰天台。”

李白《梦游天台山》:

天溶溶,云濛濛。天风一日吹我梦,我梦再上天台东。

台山四万八千丈,上有玉平之府乃与瑶天通。

长桥一道度绝壑,犹如虹霓隐隐盘晴空。

台山星斗手可摘,玉京石扇开玲珑。楼台银阙照初日,半天仙乐闻笙镛。

海雾掩袂赤城晓,方广宛在虚空中。仙源流水隔凡世,天风吹落桃花红

五百真仙隐踪迹,天人蹴踏奔象龙。金瓜半熟蛇护树,锦策倒挂虬枝松。

松头瀑布洒飞雪,下有兀坐庞眉翁。心空意定神气秀,半肩白发双睛瞳

既非桐柏仙,又非闾丘公。乃知定公招我手,邀我共入摩尼宫。

甘露洗我身,灵液浇我胸。授我天台之宝诀,可以挥手兮八极,真与造化流无穷。

言未尽,情未终,独鹤一声惊我梦。自古活佛现方广,白月挂在天姥东。  

李白《梦游天台山》借梦抒怀,但写的都是天台实景:主峰华顶、赤城山玉京洞、琼台、石梁方广五百罗汉道场、桃源遇仙、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桐柏仙、闾丘公、定光法师、天姥等,李白游历了天台山众多名胜,瞻仰了大师遗迹。李白《梦游天台山》、《琼台》两诗载于明代潘瑊《天台胜迹录》,后者又见载于明《正统道藏》。虽两诗均未收入《全唐诗》,但因两诗均载于《全唐诗》编辑年代之前的古代文献,今予补辑收录。李白《琼台》诗:

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碧玉连环八面山,山中亦有行人路。

青衣约我游琼台,琪木花芳九叶开。天风飘香不点地,千片万片绝尘埃。

我来正当重九后,笑把烟霞俱抖擞。明朝拂袖出紫微,壁上龙蛇空自在。

琼台,山峰名,在浙江省天台县西北百丈景区内,即今琼台仙谷,旁有双阙山,两峰万仞,隔溪屹然相向。《文选》(晋)孙兴公(绰)《游天台山赋》:“双阙云竦以夹路,琼台中天而悬居。”参阅《读史方舆纪要》九二《台州府》。明代王士性《游天台山记》:“自桐柏行五里至琼台,台在大壑之心,石山空起,状如削瓜,下俯百丈潭。”琼台秀峰突起,奇险无比,古人称此为仙都。李白游琼台的时间应是被唐明皇赐金放还不久,时当重阳节。“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写出了李白对天台的无限向往和深情。诗中“烟霞”,指云气。(南朝梁)沈约《桐柏山金庭馆碑铭》:“吐吸烟霞,变炼丹药。” 拂袖,表示决然的动作;紫微,宫殿名,指皇宫。龙蛇,书法笔势蜿蜒盘曲。指题写告别词,告别宫廷,不再受世俗仕途干扰。《琼台》诗《全唐诗》未录入。而《李太白集》、(明)潘瑊《天台胜迹录》、(清)张联元《天台山全志》均有录入。《琼台》诗又见《正统道藏》,其卷帙按千字文顺序排列为“鞠”,即第一五五卷。其诗把李白的《天台晓望》与《琼台》诗粘连在一起。情况更为真实,说明两诗为李白同一次游天台山时作。现《全唐诗》900卷,是据(清)曹寅、彭定球等奉敕编纂,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扬州局刻本。《正统道藏》是中国道教史上重要道藏之一。成祖即位之初,曾令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重编《道藏永乐八年(1410),张宇初去世,又令第四十四代天师张宇清继续主持编写,明英宗正统九年 (1444)刊板。又令道士邵以正督校,增补其未备正统十年(1445)校定付印,共五千三百零五卷。《正统道藏》奉敕编纂,大约比《全唐诗》的康熙本要早二百六十年。《正统道藏》中该诗的新发现,佐证了《全唐诗》确实漏选了李白的《琼台》诗。录此为日后重编《全唐诗》提供事实依据。

李白供奉翰林,自知不为亲近所容,恳求还山。赐金放还的第二年,乃浪迹江湖。李白将由东鲁(今山东)游天台山,作此诗赠东鲁朋友,所以诗题一作“别东鲁诸公”。李白诗佐证此行的目的地就是天台山。诗中通过奇异梦境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天台名山仙境的向往。而在最后则一吐胸中郁闷,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封建权贵的蔑视。诗中虽然也有消极的内容,如“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但总的倾向还是积极豪放的,表现了作者自由奔放和热爱名山天台的豪迈情怀。从诗中李白对天台天姥山的熟悉程度看,之前他已经游过天台山。天姥:山名,在浙江天台山境内,下临天台“万马渡”景点,距天台名刹万年寺不远。东连华顶,北临剡县。《明一统志》云:“天姥峰在台州天台县西北。”《太平寰宇记》曰:“登此山者,或闻天姥歌谣之声。”天姥者,天台之姥也。天姥山因此而得名。道书以为第十六福地。吟,诗体的一种。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作别东鲁诸公)》: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百丈崖,在浙江省天台县百丈峡谷(今称琼台仙谷)内,与前诗写到的琼台在同一景区。《天台山志》载:“百丈岩在天台县西北二十五里崇道观西北,与琼台相望,峭险束隘,四山墙立。下为龙湫,翠蔓蒙络,水流滔然,盘涧绕麓,入为灵溪。由高视下,凄神寒骨。”百丈崖龙潭紧挨琼台绝壁下。李白《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

百丈素崖裂,四山丹壁开。龙潭中喷射,昼夜生风雷。
但见瀑泉落,如潈云汉来。闻君写真图,岛屿备萦回。
石黛刷幽草,曾青泽古苔。幽缄倘相传,何必向天台。

诗中写到的“瀑布图”是指写真图,即描写实境的图。写真在古代汉语中意为写生。“幽缄倘相传,何必向天台”句意为:如果能得到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的真迹,就是不去天台,也能从图中领略美丽如画的天台山风景。

华顶,天台山最高峰。(明)释传灯《天台山方外志》卷三《华顶峰》:“在县东北六十里十一都,天台第八重最高处。旧传高一万八千丈,周回一百里。少晴多晦,夏有积雪,可观日之出入。中有洞,石色光明。登绝顶降魔塔,东望沧海,弥漫无际,号望海尖。下瞰众山,如龙虎盘踞、旗鼓布列之状。草木薰郁,殆非人世。智者与白云先生(王羲之学书法的老师)思修于此,有葛玄丹井,王羲之墨池,李太白书堂。台山九峰崒渌,犹如莲华,此为华心之顶,故名。”“每夜半见海日初出,光射岗峦,如金芙蓉竞秀,朝暮云气絪缊(同氤氲)盘结,如幢如盖,如车轮,弥覆其上,直疑天造地设而然,非人世有也。”

李白《天台晓望》诗:

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
凭高登远览,直下见溟渤。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
风潮争汹涌,神怪何翕忽。观奇迹无倪,好道心不歇。
攀条摘朱实,服药炼金骨。安得生羽毛,千春卧蓬阙。

诗中百越,指江浙闽粤之地,古为越族所居,故称之。李白《天台晓望》给天台以极高的评价:“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李白心中,华顶之高,不是一般地高,而是高百越。实指天台山文化之高,天台名山影响之大。华顶是南方百越地区的山中之王。“凭高登远览,直下见溟渤。”境界何等开阔,想象何等瑰奇!诗中作鲲鹏、期羽化的理想寄寓其中。李白爱华顶之高旷与烟云出没,颇有一种飘然欲仙之感。只有挚爱天台山者,才能写出此等瑰丽的诗篇。

唐玄宗后期沉溺于佛道,好神仙,求长生,怠于政事,重用奸臣,荒淫误国。却又穷兵黩武,用兵吐蕃、南诏,表面很像秦皇、汉武,实际上各种矛盾激化,危机一触即发。故李白写诗警之。李白重新登上天台山主峰华顶,远眺沧海,一览众山,浮想联翩,写下了《登高丘而望远》诗:

高丘而望远海,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扶桑半摧折,白日沉光彩。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

精卫费木石,鼋鼍无所凭。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牧羊之子来攀登。盗贼劫宝玉,精灵竟何能。穷兵黩武今如此,鼎湖飞龙安可乘?

华顶的清凉世界和开阔视野,让他看破红尘,六鳌白骨如霜,海上神山、银台金阙只是梦幻,就连秦皇、汉武也成不了仙,骊山茂陵便是见证。除了浪漫、飘逸之外,天台山让李白多了一份对真实世界的深切感悟。 

李白诗写到的杨山人,名字不详。李白先后有三首诗写到杨山人,可见李白与杨山人的关系不一般。其中李白《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当为供奉翰林时作;李白《送杨山归嵩山》,当为赐金放还前作。时高适亦有《送杨山人归嵩阳》诗。据詹锳先生《李白诗文纪年》的说法,认为诗中“小阮”指李良,定此诗为李白开元二十七年于楚地遇杨山人而作。但查李良生平并无“剖竹赤城边”之宦历,故此诗创作时间不在此年。《唐诗纪事》谓小阮指李嘉祐,按李嘉祐上元中为台州刺史,则此诗当为唐肃宗上元中作。此时正是李嘉佑在台州刺史任上。李白《送杨山人归天台》诗:

客有思天台,东行路超忽。涛落浙江秋,沙明浦阳月。
今游方厌楚,昨梦先归越。且尽秉烛欢,无辞凌晨发。
我家小阮贤,剖竹赤城边。诗人多见重,官烛未曾然。
兴引登山屐,情催泛海船。石桥如可度,携手弄云烟。

根据李白三首诗写的内容可以确定,杨山人是先隐嵩山,终隐天台山。

二、李白诗中写到的天台地名佳句

天台山是李白钟情之地,游览殆遍。李白游历全国各地时,写诗也常写到天台的各处景点;写各地景物时,触情生情,也情不自禁常写到天台,或写与天台有关的人物,或联想到在天台时的情境。本文采撷了部分李白写天台诗中的地名和佳句。

李白《赠僧崖公》诗:说法动海岳,游方化公卿……自言历天台,搏壁蹑翠屏凌兢石桥去,恍惚入青冥。 “搏壁蹑翠屏”句:(晋)孙绰《游天台山赋》:“跨穹窿之悬蹬,临万丈之绝冥。践莓苔之滑石,搏壁立之翠屏。”凌兢,寒冷的地方。《汉书》八七上《杨雄传》上《甘泉赋》:“登椽栾而羾天门兮,驰阊阖而入凌兢。”《注》:“入凌兢者,言寒战栗之处也。”后多用作恐惧义,石桥险绝令人惊悚。石桥,即今浙江天台石梁,五百罗汉道场,佛教圣地。青冥,即青天。

李白《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庐山屏风叠》诗:“何处我思君,天台绿萝月。

李白《送友人寻越中山水》诗:“此中多逸兴,早晚向天台

李白《江上答崔宣城》诗:“还期如可访,台岭荫长松。

李白《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诗:“严光桐庐溪,谢客临海峤

临海峤指天台山。韦应物《题石桥》诗:“远登临海峤,横此莓苔石。”

李白《送纪秀才游越》诗:送尔游华顶,令余发舄吟。

这首诗作于天宝年间,李白寓居金陵时。诗中,李白把天台比作自己的故乡。纪秀才,生平不详;这里的“秀才”是李白对纪姓这位读书朋友的尊称。令余,让我。舄吟,用庄舄贵显以后仍不忘故国之事。《史记·张仪列传》:“越人庄舄仕楚执珪,有倾而病。楚王曰:‘舄故越之鄙细人也,今仕楚执珪,富贵矣,亦思越不?’中谢对曰:‘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彼思越则越声,不思越则楚声。’使人往听之,犹尚越声也。”本句意为:送君游华顶,令我又生到天台故地重游之念。

李白《同友人舟行台越作》诗:“愿言弄倒景,从此炼金骨。华顶窥绝溟,蓬壶望超忽。”此诗作于赐金还山后。“愿言”句,意为愿隐居天台山。倒影,语本孙绰《游天台山赋》:“(天台山)所以不列于五岳,阙载于常典者,岂不以所立冥奥,其路幽迥,或倒景于重溟,或匿峰于千岭”。倒景即倒影。金骨,仙骨,或谓仙风道骨。

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并序》:“天台连四明,日入向国清。五峰转月色,百里行松声。灵溪咨沿越,华顶殊超忽。石梁横青天,侧足履半月。忽然思永嘉,不惮海路赊。挂席历海峤,回瞻赤城霞。赤城渐微没,孤屿前峣兀。水续万古流,亭空千霜月。

国清寺,在浙江省天台县五峰胜景处,建于隋代,为佛教天台宗祖庭。《天台山志》:国清寺在天台县北十里,旧名天台寺。昔智者大师初入天台,游历山水,宿石桥,有一老僧谓之曰:“仁者若欲造寺,山下有皇太子寺基,舍以仰给。”智者曰:“正如今日草舍尚难,当于何时能办此寺?”老僧曰:“今非其时,三国成一,大势力人能起此寺。寺若成,国即清,当呼为国清寺”。后将灭时,复标杙山下。又画殿堂为图,以作样式。后晋王(杨广)命司马王弘依图造寺,高敞秀丽,方之释宫,呼为国清寺。五峰,国清寺周围的五座山峰。其正北曰八桂,东北曰灵禽,东南曰祥云,西南曰灵芝,西北曰映霞。“转”,与下句的“行”互文同义。古时从天台县城至国清寺五峰胜景这段路称“万松径”。 两句意为:月夜翻越过五峰,在松涛中走了很长的路程。灵溪,溪名,百丈之水和桐柏大瀑布之水汇于灵溪,溪在浙江省天台县北十五里福圣观前。孙绰《游天台山赋》:“过灵溪而一跃,疏烦想于心胸。”咨,同恣,任意。沿越,沿循越过。这里是畅游无阻的意思。华顶,天台山主峰。超忽,高远的样子。两句意为:在灵溪一带任意畅游,凭眺高耸入云的华顶峰。石桥,又称石梁,即五百罗汉道场。天台山金溪上天然生成的石桥,极为峻险,传说能渡过石桥者便能得道升天。侧足,侧身行走。半月,形容石桥弯拱的形状。两句意为:一道石桥好象横架在天空上,在半月形的桥上只能侧足行走。

李白《过汪氏别业(之二)》:“日出远海明,轩车且裴回。更游龙潭去,枕石拂莓苔 《全唐诗》卷182_10莓苔,孙绰《游天台山赋》有“践莓苔之滑石”句。

李白《普照寺》:“天台国清寺,天下为四绝。”

除了上述写天台的诗以外,李白还有很多诗写到天台赤城山。《元和郡县图志·台州唐兴县》:“赤城山,在县北六里,一名烧山,又名消山,石皆霞色,望之如雉堞,因以为名。”唐兴县即今之天台县,唐朝时县改唐兴,天台山名依旧。古人以赤城山为天台山的南门。赤城山自古是中国名山,正史很早就有记载。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时下玄洲戏赤城,继世而往在我盈。至迟秦朝开始,天台赤城山就已闻名于世。孙绰《游天台山赋》:“赤城霞起以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 山中玉京洞,是道教十大洞天之一,道书称其为“上玉清平之天”。道家称茅盈治赤城山,玉京洞又是汉末葛玄、西晋葛洪和魏夫人、许迈等高道炼丹处。唐诗中有时把玉京比作长安和天上宫阙,可见玉京的地位。

李白《题随州紫阳先生壁》:“楼疑出蓬海,鹤似飞玉京。”

李白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洪波汹涌山峥嵘皎若丹丘隔海望赤城。”此诗作于诏许李白还山前夕,李白在京城想的是天台赤城。

李白《当途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满堂空翠如可扫,赤城霞气苍梧烟。”诗中的赵炎即赵四,天宝中为当涂县尉,与李白交往甚密。诗中,李白又写到“赤城霞气”。

李白《留别西河刘少府》虽为刀笔吏缅怀在赤城。

李白《送金陵张十一再游东吴》:春光白门柳霞色赤城天。

李白《早望海霞边》:“四明三千里,朝起赤城霞。”

李白《秋夕书怀》:“海怀结沧洲,霞想游赤城。”

李白《莹禅师房观山海图》:如登赤城里揭涉沧州畔。

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

储邕,李白友人,生平不详。剡中,大约相当于今嵊州、新昌两县地。天姥,山名,在浙江天台县万年乡(今白鹤镇境内),下临天台“万马渡”景点,东连万年寺、华顶,西界沃洲山。《明一统志》云:“天姥峰在台州天台县西北。”

李白《拟古(之十)》:“海水三清浅,桃源一见寻。”李白《拟古十二首》非一时之作,内容亦复杂多样。海水三清浅:喻沧海桑田,人世变迁。东汉桓帝时,仙人王远(方平)降于蔡经家,召麻姑至,年十八九,甚美,自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来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见《太平广记》六十晋葛洪《神仙传》。桃源,(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载,刘晨、阮肇在浙江天台山桃源溪采药遇仙女。刘阮天台伴仙女半年,回转家乡一问方知子孙已历七世。一见寻人间已历七世。“一见寻”可以作为量词看待,相当于人间七世。

三、李白天台诗小结

李白一生到底写了多少诗,或说万首。杜甫《饮中八仙歌(节选)》:“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说明李白的诗作确实是很多的。李白在世时其诗歌已大量遗失,保存下来的《全唐诗》收900多首,《李白全集》三十卷加附录,共收录1010首 ,这是目前收李白诗歌最多的作品集。未编入《全唐诗》的李白逸诗,近年在各种文献中偶有发现,如李白《梦游天台山》和《琼台》诗,可作为《全唐诗》的逸诗加以补充。

一篇文章不可能把李白所有写天台的诗都罗列进去。本文侧重天台是李白诗歌重要创作地,只收李白有关天台地名的诗,李白专写天台人的诗未列入本文。但至少在上面列举的李白写的大量天台诗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李白是个天台通,或多次游过天台,或有过较长一段时间驻留过天台。否则,李白不可能在《送纪秀才游越》诗中说:送尔游华顶,令余发舄吟”,他已把天台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

统计李白诗中写到的天台名胜:天台、海岳、海峤、台岭、临海峤、华顶、桐柏、赤城山(赤城霞)、玉京洞、石梁、方广、五百罗汉道场、莓苔石、国清、五峰、桃源遇仙、琼台、百丈崖、龙潭、灵溪、翠屏、天姥、寒岩等多达二十几处。在天台众多名胜中,李白评价最高的是华顶: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华顶何以能高百越,这是天台山文化之高。李白写天台山着墨最多的是赤城山: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 虽为刀笔吏缅怀在赤城。写赤城山及其玉京洞天的诗至少有15首。李白诗中还写到天台许多重要历史人物,如接引智者大师驻锡天台的定光法师,天台人称为“定光佛”。还有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桐柏仙司马承祯、闾丘公等等。不难想象,就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天台人,留诗本地这么多的名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李白远道而来。李白写天台山诗五十首,约占李白存世诗的二十分之一,不是其他一般创作地所能比拟。李白的浙江天台山诗,一下子拉近了天台与李白故乡的亲切感。上次参加天台党政代表团来江油,出席了两地友好城市协议的签字仪式。参观时看到李白的创作地图,没有把天台列进去。本想与贵市有关领导谈及此事,因行程匆匆,未能如愿。有感而发,因作此文。这次专程来,通过交流加深了解、增进友谊。四川江油出了个诗仙李白,浙江天台是李白诗歌的重要创作地。“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写出了李白对天台的挚爱,李白的天台山诗已成为两地友好城市的历史见证。本文仅作内部交流用,还未完全按论文要求加注。

(作者安祖朝,台州市天台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唐诗研究部主任)